2018551298430b

我喜愛的作家舒國治,在商業週刊所寫的小吃專欄,集結出書了,書名就叫「台北小吃札記」,書中共收錄了近七十家各色各樣的小吃,作者鍾愛小吃的原因,除了單獨一人也能方便享用之外,他還認為用心製作的小吃,其實滋味更勝大館子。

閱讀舒國治的文字,是一種美好的享受,看似雲淡風清,不慍不火的敘述,卻能感受到作者對小吃獨特的品味。例如他提到美味的鹹粥,口感必須「能咀嚼到米粒,又能喝到湯汁;與稀飯之咬不到米粒,卻能喝到糊膏的口感甚是不同」。而且鹹粥湯汁必須「淡中帶鮮,不適合下料太複雜或太油,而且細節的重視更能増色,如一小撮芹菜丁極助口感」云云,讀來往往令人拍案叫絕,這才知道,原來鹹粥和稀飯,還有這些差別!

在舒國治所描繪的各式小吃中,有許多自己原本就喜愛的,如雙連圓仔湯、延三夜市旗魚米粉湯、肥前屋、阜杭豆漿茉莉漢堡等,而跟隨作者的腳步,也發現不少滋味獨特的小店:劉媽媽抄手葉家鹹粥等。但,比食物的滋味更吸引我的,其實是字裡行間所流露的閒適的生活態度與深刻的情感。

在每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攤家,都是作者在大街小巷晃遊時的發現與體驗:「我正是為了『張望』,才不斷探街訪巷,終至看到了有趣的小吃,而小吃由探看而終獲得一吃,常是更加之樂」。對於此種樂趣,我頗能心領神會,許多美味小吃,往往都隱身於古老社區,或小小巷弄中,故而隨意晃遊常有意外的驚喜。

而作者之所以喜愛在街頭漫遊張望,是因為他對於這個城市有著深厚的感情。旅居國外多年,在他心目中,台北是最貼心的城市,這裡有著溫熱的人情,彼此互相照拂。而小吃,正是台北體貼溫馨的具體呈現,在這裡,無論何時都能找到足以餵飽身心的佳味,即使半夜想吃燒餅油條或清粥小菜,都能得到滿足,這是許多大城市所無法望其項背的。

再者,歷史因素使得台北市匯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士,互相倚靠而累積了人情味,而各方食物匯聚衝擊之後,衍生岀豐富多元的口味,這正是台北小吃饒富特色的重要原因。誠如作者所言:「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裡人的佳良」。至此食物已不只是口腹之慾,而是一種深邃的情感的投注了。

先愛上食物,繼而愛上這個地方,至少我也是如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aine6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