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河劇「致光之君」EP31開始,由吉高真理子飾演的紫式部開始創作《源氏物語》,之後並應左大臣藤原道長之邀,進宮擔任彰子中宮的女官。

「致光之君」的歷史考證顧問倉本一宏教授,整理了紫式部創作《源氏物語》的真正原因。

 

越前和紙9.jpg

紫式部創作《源氏物語》的動機

 

紫式部於長保三年(西元1001年)喪夫,根據推測,她從丈夫藤原宣孝去世,到出仕彰子中宮的女官之間開始動筆寫《源氏物語》。

 

號稱世界第一部長篇小說的《源氏物語》共有五十四卷,需要大量的紙張以及筆墨,然而當時紫式部的父親藤原為時長期失業,丈夫又不在,以家境並不富裕的情況下,紫式部無法負擔創作所需要的紙筆,在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也很難把寫作當成興趣來經營。

 

因此,紫式部創作的契機應該是受到某人的委託。

 

而這位委託人,就是左大臣藤原道長。

 

為了一条天皇而寫

 

藤原道長的長女嫁給一条天皇為妃,但是天皇卻念念不忘已經去世的定子皇后。

 

且當時描述定子皇后生活的《枕草子》在宮中大為流行,道長希望能有一本足以超越《枕草子》的作品,吸引喜愛文學的一条天皇,進而將一条天皇的心拉到道長女兒彰子中宮這邊,進而鞏固道長的勢力。

 

除了父親對女兒的關懷,更多的是政治的目的。

 

紫式部創作《源氏物語》的時間,正好與入宮的彰子未能得到天皇寵愛的時間相符合。而且平安時代並沒有書店或圖書館可陳列書籍吸引讀者,如果不是為了特定的對讀者,不可能創作這樣一部長篇小說。

 

而這位特定的讀者,應該就是對於「物語」感興趣的一条天皇

 

平安時代紙張為貴重物資

 

當時平安京有稱為「紙屋院」的官方造紙機構,製作的紙張專供政府機構使用。再者,地方政府也以租稅名義繳交民間製作的紙張,但這些紙張同樣由官府使用。一般平民百姓無法購買紙張,大部分民眾也買不起紙張。

 

當時的民眾可能使用竹簡、短冊或者寫過的回收紙張來記錄。個人要獲得全新的紙張是非常困難的。

 

道長為何擁有數量龐大的紙張

 

EP31中,道長贈送大量的越前和紙給紫式部作為書寫之用。但是,道長為何擁有如此大量品質優良的紙張呢?

 

這些紙張很可能是地方官員送給道長的民脂民膏。

 

道長的日記《御堂關白記》中也記錄了他擁有數量龐大優質紙張的情況。例如,一条天皇為了後宮的遊戲準備了紙張,但道長認為天皇提供的紙品質不夠好,因此他自掏腰包拿出了自己擁有的紙張。

 

道長的《御堂關白記》經過千年至今仍保存良好,代表當時的紙張品質是非常好的。

 

紫式部在宮中擔任女官後,為何又返家寫作?

 

《紫式部日記》中提到,因為在宮中適應不良,因此紫式部要求回家寫作。

 

但倉本一宏教授認為,「在家寫作」很可能是紫式部同意擔任女官的條件。

 

一方面在宮中空間狹小,且人多事雜,難以專心創作;另外,《源氏物語》中引用許多漢文典籍,在宮中並沒有這些參考資料。

 

因此,「在家寫作」不但能夠專心創作,也方便查閱參考資料。寫完一帖之後再帶到宮中獻給天皇閱讀。倉本一宏教授將之稱為「遠距工作」,我認為非常貼切。

 

紫式部與藤原道長

 

「致光之君」中將紫式部與藤原道長描述為有緣無份的「靈魂伴侶」,但在史料中,紫式部是否是道長的情人,並無定論。

 

然而,紫式部創作的《源氏物語》確實吸引了天皇的目光,天皇為此經常光臨彰子中宮所居住的藤壺,進而使彰子生下皇子敦成親王,就是後來的「後一条天皇」,彰子成為「國母」,而道長成為「天皇的外公」,鞏固了道長家的勢力。

 

藤原道長的計謀非常成功,而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也功不可沒。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laine6767 的頭像
    elaine6767

    Elaine愛旅行

    elaine6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