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傳來在台南新化街役場拍攝的照片,想起農曆年前的小旅行,也去了新化。新化區在台南市南方,從市中心搭公車約半小時可抵達,新化區是個純樸的小鎮,景點不多,大約一天即可逛完,其中「新化老街」最令我驚豔。
老街的巴洛克式洋樓目前僅餘中正路兩側,興建於1920年日治時期,與大稻埕的街屋時間相近,形式也十分相似,相較於大稻埕街屋的繁複華麗,新化老街的洋樓屬於低調的華麗,因東西兩側完工時間相差十多年,風格明顯不同。
西側街屋特色為紅磚立面、四柱三窗,圓弧形拱窗,並有巴洛克風格女兒牆,立面飾有繁複的花草、盾牌;東側街屋完工時間較晚,立面簡約,充滿幾何線條,女兒牆只有造型簡單的圓形裝飾,均設有陽台。在同一條街的東西兩側有巴洛克式和現代主義兩種不同風格的街屋並存,是非常有趣的現象。
西側街屋
造型簡約的東側街屋
新化老街目前仍有許多歷史悠久的老舖營業:布行、中藥行、餅舖,是非常生活化的老街,屋子的主人依然生活其間,過著柴米油鹽的生活,是一條「活生生」、真實存在的老街,不像許多老街只剩下販賣無聊紀念品的「空殼」。
食品行外的科林斯柱
在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街屋騎樓下穿梭,一抬頭就能看見雕工細緻的柯林斯柱,令人印象深刻。
在中正路另一側有一間非常美麗的古蹟餐廳—新化街役場。建於1934年的街役場是日治時期的公所,戰後曾作為鎮公所使用。後來因要興建地下停車場,街役場面臨拆除的命運,在各界努力之下,進行「乾坤大挪移」的搬遷行動,將整座建築拖移至他處暫存,待停車場完工後再移回原址。
「乾坤大挪移」當天,象徵性地先由千人以繩索拉動,之後再以重機具拖行。為了讓搬遷行動完美進行,花費許多時間進行前置作業,為減輕建物重量還將屋瓦一片片卸下,完工後再將屋瓦鋪回。
目前街役場作為餐廳營業,即使不用餐也可以入內參觀,雖然餐廳內部的南洋風(?)和建築本身的風格並不協調,但是炎熱的午後,在屋內喝杯冷飲歇歇腳,了解古蹟的歷史,還是十分值回票價。
造型簡約大方的街役場外觀保存良好又不失古意,地方上珍惜古建築的心意更令人欽羨。相較之下,我們的新北投車站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同樣身為日治時期建築,新北投車站被賣給彰化民俗村才得以苟延殘喘,而後民俗村經營不善倒閉,歷經波折車站終於得以「回家」,沒想到回家後的車站整個大變身,「新」得不像話,而且建築手法粗糙不堪,簡直像個臨時搭建的樣品屋,完全無法感受到古蹟的美感。而且車站目前的位置也並非原始的新北投車站原址。
和新化街役場相較,新北投車站簡直像個命運多舛的苦命女,而且還被整形得面目全非了。
BTW,街役場旁有一攤下午才營業的「無名燒餅」,鐵皮屋頂下,黃色招牌寫著紅色的「燒餅」兩個大字,幾位戴著口罩的婦人一刻也不停歇地分工作著燒餅,柔軟麵團撒上滿滿芝麻,內餡是調味的瘦肉條,燒餅即使冷了還是好吃得不得了,堪稱是新化留給我最美好的回憶了!
- Apr 30 Mon 2018 00:05
【台南】新化老街一日遊。街役場、燒餅及其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